2011年10月10日 星期一

認識新版每日飲食指南,讓你遠離代謝症候群

2011年 新版飲食指南

 台南市立醫院 張秀如營養師

「每日飲食指南」是均衡飲食的基礎,依照其建議可以幫助攝取到適足的每一種必需營養素,並維持熱量的進出平衡。舊版的「梅花圖」飲食指南建議,成人每天五穀根莖類吃三至六碗、奶類一至兩杯、蛋豆魚肉類四份、蔬菜三碟、水果類兩個、油脂類二至三湯匙,這樣的飲食規畫太簡單,容易誤導民眾。

舊版飲食指南

同時舊版飲食指南自民國84年公佈以來,至今國人經濟與營養條件、健康狀況已有很大的變化,營養需求應配合時代大翻修。分析2005~2008年國民 營養健康調查結果後發現,過重與肥胖血糖過高以及代謝症候群腰圍、血糖、三酸甘油酯、血壓、高密度膽固醇不符標準)將是政府與國人需要積極面對的健康問題,而這些問題多可以藉由改善飲食獲得舒緩,進而減少罹患心臟病腦中風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風險。

衛生署委託台灣營養學會進行修訂,已正式公佈新版的飲食指南,用扇形圖取代了梅花圖。沿用近20年的「每日飲食指南」,一直以梅花型圖案顯示6大類食物,新版改為扇型圖案,且扇型中間多一個騎單車人像,放入「水」字,代表首度鼓勵要吃也要動,多喝白開水而非飲料。各類食物圖案面積不同,代表每日攝取分量多寡
  

比照新、舊版飲食指南內容,除了仍維持六大類食物分類外,新版飲食指南主要有三大方面的改變:分類名稱有所改變、分類所佔比例重新調整、新增運動和飲水概念。
 

一、食物分類名稱有所改變
新版食物指南將原來的五穀根莖類改為“全穀根莖類”,奶類改“低脂乳品類”,蛋豆魚肉類改為“豆魚肉蛋類”,油脂類則改為“油脂與堅果種子類”。從 「每日飲食指南」的修改,可看出國人健康狀況變化。三四十年前,大多數人都吃糙米,但現代人飲食精緻,改吃白米。但全穀類比白米多了胚芽和麩皮,富含維生 素、礦物質與膳食纖維,所以才會將原本的「五穀根莖類」改成「全穀根莖類」,民眾可以在白米中加入糙米煮食,或是吃全麥、全蕎麥麵包,減少代謝疾病、癌症等發生。舊版的指南,規畫一天吃四份「蛋豆魚肉類」,但臺灣人餐桌上少不了蛋、魚、肉,經評估後決定在不影響健康的情況下,提高成三份至八份,但把順序改 成「豆魚肉蛋類」,建議不要吃太多肉,改以豆類製品作為蛋白質攝取主要來源
 

由於過去民眾沒有喝牛奶的習慣,民國84年時將奶類列為每日營養素之一。現在喝牛奶的民眾雖然變多,但國人肥胖問題嚴重,所以強烈建議兩歲以上的兒 童、成人,要改喝低脂乳品,降低飽和脂肪與熱量攝取。另外,民眾普遍認為堅果類油脂高,但堅果有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及豐富的維他命E,可以減少心血管疾病發生,所以新版指南也把原本的「油脂類」改成「油脂與堅果種子類」。(註 : 就是鼓勵民眾多用堅果種子類來取代油脂類)
 

二、食物分類所佔比例重新調整
舊版中,澱粉類食物為每天3~6碗,新版只有1.5~4碗;蛋白質類從4份改為3~8份(1份為1兩肉),油脂類由2~3湯匙(1湯匙為15克,亦即30~45克)改為 “油脂與堅果種子類”後,油脂則降低為3~7茶匙(1茶匙為5克
,亦即15~35克)與種子1份。
新版配合現代人久坐辦公室、活動量低,改成一天應吃「全穀」根莖類 1.54碗;除了減少油脂的攝取量,並鼓勵攝取堅果以取代精緻油類,每人每天需要一份堅果種子,民眾可以吃核桃、松子、開心果、芝麻、杏仁等堅果。
 

三、新增運動和飲水概念
新版每日飲食指南反映出國人生活型態及慢性病的現況,因此增加水及騎單車的圖案,希望國人能夠多運動多喝水,配合6大類食物的均衡攝取,就能確保身體健康。
  

此次衛生署新推出的扇形圖示的飲食指南,是參考先進國家建議,及臺灣當地居民最新營養健康狀況變化調查結果制定的,對用來指導人們養成正確的均衡飲食習慣,確保身體健康,遠離疾病風險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。

有關營養與健康參考資料可查詢食品藥物管理局網頁:
http://consumer.fda.gov.tw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